教育家杂志社
 
/ / /
 
 
期刊名称:教育家
主办单位:光明日报出版社
国内刊号:CN:10-1372/G4
国际刊号:ISSN:2096-1154
出刊日期:周刊
期刊级别:
知网全文收录
万方数据全文收录
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
 
教育家杂志简介:
《教育家》杂志是中共中央党报主管的教育主流媒体。国内统一刊号:10-1372/G4,国际流行开本,印制精良。邮发代号82-248。全年全刊订阅价720元,单期全年订阅价180元。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。
《教育家》杂志依托《光明日报》在知识界、文化界、教育界、理论界的权威影响力,致力于打造深度与广度并重、专业与内涵并包的教育人物高端期刊。
《教育家》杂志不仅仅是一本高端的教育杂志,更是助推教育家成长的平台。《教育家》杂志创刊以来,已经举办了“寻找大国良师”“寻找中国好校长”“教育家成长大讲堂”“国家语言文化大讲堂”“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”“中国校长创新发展大会”等多个影响广泛、反响热烈的品牌活动。同时与北京师范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以及十几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教育厅(局)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。其教育触角和脉络已经延伸到全国各地。
教育家杂志社社址:
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查看详情
 
/ 稿 / /
 
 《教育家》投稿须知
《教育家》杂志是《光明日报》主管的教育周刊、中央新闻媒体。传承“光明”血脉,以刊聚智,兴教强国,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睿智之言、务实之策。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宣传者,更是教育改革的发现者与推动者。编辑部坚持不跟风,做忠实于内容的教育守望者,以“传播有力量的思想,影响有追求的师者”为己任,逐步形成了“因思考,而不同”的办刊风格。
教育家影响和改变着教育进程,杂志围绕“教育家”这一时代教育热词,全面、深入解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“教育家”的成长规律与必备素养,深入国内外教育最前沿,倾听睿智的改革声音,记录时代的教育智慧,讲述打动人心的教育故事,为当代教育家群体的成长鼓与呼。
《教育家》始终相信,一本杂志的气质因思考而不同,因我们而不同。
《教育家》面向有关科研院所、校长、老师、学生征稿。
投稿相关事项说明
投稿格式:不同栏目、板块设置了不同投稿邮箱,请根据投稿内容发到相应投稿邮箱。请注明投稿栏目、作者姓名、单位、联系方式,并备注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开户行(具体到支行)等稿费接收信息。
投稿内容:下文列出了长期征稿栏目,单篇稿件1500~3200字左右。《教育家》只接受原创投稿,请勿一稿多投,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不予接收。除固定栏目长期征稿,《教育家》杂志及新媒体会不定期开展主题征稿,征稿信息将在“光明社教育家”微信公众号及《教育家》读者互动群公布。
稿件回复:拟采用的稿件,将在两个星期内回复。如过时未获回复,可自行处理。
稿费:《教育家》杂志及新媒体发表的作者独立署名文章将给予作者稿费。若提供素材、线索或经《教育家》综合整理,则为作者赠送书籍或《教育家》文创大礼包。
投稿栏目如下:
良师成长指南
面向广大教师征集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,并邀请一线教师进行解答。教师可将自己的困惑以案例的形式投稿给我们;或针对每一期“良师成长指南”提出的问题,撰文进行回答。
班主任沙龙
面向班主任群体,以班级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切入,分享班级管理经验、思考;或展现班级文化建设思考、探索与成果。
锐见
针对教育领域热点、难点、焦点问题撰文,观点力争有锐气、有深度。
前沿理论
展示国内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探索、新成果,特别是对实践中热点、难点问题的认知和求解,力求观点有创见、理论有深度、落地有实效。
云卷云舒
教师或校长的职业生涯感悟、理想追求抒发等文章,或学生的诗歌等作品,以随笔、散文为主。
治理
如何推进教育治理变革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,也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变革以层级管理为主导的一元管理方式,实现依法自主办学的多元共治的结构性转变,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促进教育现代化。
区域治理:呈现区域教育治理新型关系,减政放权,权限清单制定,放、管、服及职能转变等内容。
学校治理:呈现现代学校组织变革,现代学校制度建设,章程建设,家校合作权利边界分析等内容。
幼教话题征集
问教解惑
《教育家》问教解惑栏目深挖专业教育话题,做教师和园长的知心伙伴。针对日常教学领域中出现的困惑,聚焦真问题,我们将邀请一线教师和专家给出解答。我们诚邀一线教师将自己的问题发给编辑部,可以将我们当作“树洞”诉说,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。实名匿名皆可,有话则长,无话则短。我们将整理问题,并邀请专家或者一线园长,为你提出量身定制的建议。
参考案例:
班里正在进行抽线想象画创作,皮皮看着已经做好的想象添画说:“我觉得好像大海洋里的两个大贝壳啊!”我表示特别喜欢这两只大贝壳,鼓励他继续讲述自己的想象故事。皮皮说:“两只贝壳在海洋里被鲨鱼吃掉了!”旁边的小朋友们听到后纷纷表示:“被吃掉太可怕了!”“好可怜的贝壳……”皮皮想了想,接着说:“是的,被吃掉的话真是一个很悲惨的事情。”我好奇他在画面上添加的蓝线,便问道:“这个上下来回涂的蓝色线条是什么?”他说:“蓝色的线原来是大鲨鱼,现在又变成了捕鱼网,把鲨鱼捞起来,送到市场卖给了厨师。厨师发现鲨鱼肚子里有个贝壳,觉得太好看了,把贝壳送到博物馆,做成了纪念品,这样就不是悲惨的故事了吧。”皮皮创编着自己的故事,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听着。
突然,一位小朋友的声音打破了这种氛围:“皮皮,你每次就只会画线条!”其他小朋友应和道:“皮皮是胡乱涂的!”皮皮听完一愣,小声说道:“不是的……金老师,你觉得我画得好不好?”我轻抚他的后背:“嗯!真是个有趣又有故事的蓝色线条!”
在绘画观察的过程中,皮皮用语言赋予了绘画“超凡”的生命意义。蓝色的线条虽然简单但是灵动,让我明确感受到他的情感线索——一个把原本“悲惨”的故事变成美好故事的线条。但回到绘画本身,我也经常听到小朋友们对皮皮作品的评价。在这些四五岁孩子的眼里,他的画并不能够获得认可,有时也会让皮皮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不确信,以至于想通过寻求老师的评价来获得认同感。
在教育的真实情境中,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感受,老师往往会用积极、正向的语言给予他鼓励,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创作的热情和创新性思维。但是我内心感到矛盾的是:从幼儿情感表达方面,如果教师遵循幼儿真实想法,他也许可以进行充满想象、自由的表现,但是从常规的美术评价出发,他并没有掌握中班应有的技巧和方法。皮皮画得到底好还是不好呢?面对这种情况,教师是继续鼓励幼儿保持自我感受、自主发展,还是应该做出绘画方面的引导呢?
教养心语
我们希望您能将日常家庭或者工作中的教养故事分享给我们,如身为教师妈妈的思考与感悟、针对孩子某类教养问题的实践、针对家庭成员关系(二孩、隔代养育)等方面的故事和办法。
读编往来
亲爱的读者,2022年,收到每一期《教育家》杂志,你有怎样的阅读体验?你对杂志中的哪个话题,有自己的话想说?欢迎你将这些思考、感悟发给我们。我们将择优展示,与你进行纸上互动。
成长马拉松
成长没有起跑线,而是一场慢跑,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养育的理念和实践。针对当前教育焦虑严重的社会之风,本栏目围绕父母关心的问题,涉及0-6岁幼儿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科学知识,传播正确、科学的教育观念,进行相关知识普及。
海外连线
如果你有海外教育教学、调研或生活经验,想说说海外幼儿教育或家庭教育的见闻与思索,欢迎来稿!借海外教育的第三只眼,以慧启智,探索教育规律。
点击在线投稿
 
/ / /
 
/ / /
 
 
/ / /
 
 
 
 

(c)2008-2018 聚期刊

 

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.NET

 

免责声明: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;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;另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告知!